网站地图

广东新闻网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健康 >

一罐糯米笋的百年月光

时间:2025-04-09 10:31人气:来源: 未知

霜降前夜的登仙桥镇,老木门"吱呀"推开时,檐角铜铃惊起两只白鹭。23岁的苏念踩着满地银杏叶,背包里装着城市猎头公司的解聘书,却闻见一缕穿透二十年光阴的鲜香——那是用井水泡发的嫩笋混着新糯米的清甜,在晨雾中织成一张温柔的网。

"阿念回来得正好。"灶房传来竹篾掀盖的脆响,满头银丝的奶奶正用长柄木勺搅动着陶瓮,升腾的热气模糊了她眼尾的蝶形胎记,"你爷爷走那年栽下的雷竹,今年笋子冒得特别欢。"

十年前拍全家福的青石院墙上,爬山虎已攀过"苏记笋坊"的匾额。苏念抚摸着墙角歪斜的儿童身高刻痕,想起高考前每个深夜,奶奶总会端来温着的糯米笋羹。月光穿过天井投在釉色温润的土陶罐上,那些浸泡足四十九天的笋片吸饱了山泉,与当季糯米在杉木甑子里同蒸,最后封入祖传的桂花老卤——这是登仙桥独一份的"活笋"古法。

"现在年轻人都用机器烘干咯。"奶奶掀开地窖口的木板,三十八只陶瓮在晨曦中泛着微光,瓮身斑驳的墨迹记录着年份,"可机器哪懂得听笋说话?"

苏念跟着钻进地窖,指尖触到冰凉的瓮壁突然顿住。最深处三只陶瓮的封泥颜色格外深沉,坛身"1982"的字迹旁,还歪歪扭扭画着朵小兰花——那是母亲病逝那年,七岁的她跟着奶奶学封坛时画的。

"你爸总说该把老宅改成民宿。"奶奶用银簪挑开陈年封泥,琥珀色的卤汁里沉浮着玉白的笋片,二十年光阴竟将苦涩都酿成了甘醇,"可这些等着和人相逢的笋子,才是咱家真正的孩子啊。"

晨露未晞的山道上,苏念跟着背竹篓的奶奶寻找"会唱歌的笋"。雷竹林中,老人俯身贴耳听地脉,突然眼睛一亮:"就这儿!"藏青布鞋轻点处,湿润红土正微微拱动。顺着竹鞭走向斜斜下锄,果然露出鹅黄色笋尖,剥开紫褐笋衣时,清冽汁水溅上苏念腕间的旧银镯。

"好笋认得真心人。"奶奶将沾着晨露的嫩笋放进篓中,"从前你爷爷在供销社跑货,最远把糯米笋带到云贵川。有年发大水冲断桥,他愣是背着三十斤笋蹚了二十里河。"

暮色漫过晾笋架时,镇上民宿老板娘送来定制伴手礼订单。苏念望着订单上的"古法手作"字样,突然想起写字楼里那些包装精美的速食笋干。她抱起落灰的族谱,泛黄纸页记载着苏家七代笋工笔迹,最新一页还停留在父亲龙飞凤舞的签名处。

"我想开间工作室。"秋分那日,苏念将新设计的糯米笋礼盒摆上老窗台。靛蓝扎染布裹着素白陶罐,罐底拓着登仙桥古驿道纹样,"用短视频拍古法酿制过程,请美院同学画雷竹生长图......"

奶奶把温热的桂花卤注入陶瓮,忽然哼起年轻时挑笋下山唱的小调。月光还是百年前的月光,静静照着檐下新挂的"登仙桥糯米笋"木牌,风过时,牌下悬着的铜铃与二十年前别无二致。

【登仙桥糯米笋|秋日限定】

★ 承袭七代古法工艺,只取霜降前雷竹嫩笋

★ 山泉浸泡49天,与当季糯米同蒸出自然清甜

★ 十年陈酿桂花卤慢渍,封存竹林深处的秋意

★ 0添加防腐剂,每罐可追溯至具体竹林地块

这个秋天,让深山雷竹林的晨露与月光,温暖你匆忙的日常。


标签:


本类导航

本类推荐